北極星水力發(fā)電網訊: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治理一直是中國歷朝歷代最為重要的事情。翻開歷史,中國古代發(fā)展史也是一部中國人與洪水的搏斗史。新中國之初,開國領袖毛澤東站在古老的黃河邊發(fā)出“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自此,我黨領導的水電發(fā)展大業(yè),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
新中國的水電開發(fā)是從治理黃河開始的,滾滾黃河水記錄下了中國第一代水利建設者的深深足跡。
中國水電從三門峽開始
1955年7月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fā)黃河水利的綜合規(guī)劃決議》,同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成立三門峽工程局。
1957年4月13日,中國人自己建造的黃河第一座水電站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
(三門峽水電站建設資料照片)
該工程1958年成功截流,1961年實現投產。此后,由于泥沙問題,分別在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進行了兩次改造。
三門峽位于河南陜縣黃河中游下段干流上,因為河中石島分流為人門、鬼門、神門而得名。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是新中國全面開發(fā)治理黃河的第一次重大實踐,為我國積累了第一批水利水電建設隊伍。
(三門峽水電站排沙照片)
世界造價最低的水利工程
劉家峽水電站
與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相比,劉家峽水電站建設則顯得一波三折。
劉家峽水電站位于甘肅永靖縣境內,在蘭州以西100公里處,是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大型水電站。147米的整體式混凝土重力壩、單機容量22.5萬千瓦水輪機組、330千伏的超高壓輸變電工程均是當時全國首例。工程1958年9月開工,1960年7月下馬,1964年復工,1969年第一臺機組投運,1974年竣工。
(劉家峽水電站建設資料照片)
劉家峽水電站造價為417元/千瓦,創(chuàng)造了中國水電史最低工程造價奇跡。另外,當時的水電建設者節(jié)約出7000萬人民幣,建成了八盤峽水電站。一座水電站費用建造兩座水電站,這在世界水電發(fā)展史上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