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空鐵成功投運。11月21日下午,新能源空鐵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宣布:世界首條新能源空中鐵路(簡稱空鐵)試驗線成功投入運行。
空鐵速度:以60公里時速“飛行”
翟婉明說,汽車成為大多數(shù)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工具,這使得城市地面交通變得不堪重負,也成為了環(huán)境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他認為,懸掛于空中的鐵路(簡稱空鐵)是現(xiàn)代城市立體化交通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空鐵的速度如何?這是公眾關注的一個問題。翟婉明介紹,新能源空鐵試驗線試運行期間,其時速比照日本和德國的時速,設定為近60公里。他認為,6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對于城市交通來說足夠。因為城市交通隔不了多遠就有一個站點,維持交通工具長時間的高速不太現(xiàn)實。如果空鐵適用于郊外或者景區(qū),則具備提速的空間。未來,空鐵的時速提至70公里或者80公里都是有可能的。
空鐵安全:高安全性,它永不脫軌
架在空中的軌道,是否會面臨脫軌的風險?如何保證其安全性?
在發(fā)言中,翟婉明特別強調空鐵運營的高安全性。他進一步解釋,車輛走行機構始終封閉于箱形軌道梁內部,永遠不會發(fā)生脫軌事件。列車在空中專線上也不會與其他物體碰撞,充分保障了系統(tǒng)的運營安全。
話說空鐵如此安全,它可能面臨哪些運營方面的風險?
翟婉明分析最大的風險是電池用盡了,空鐵在空中停擺。如果空鐵停在空中,乘客如何逃生或者疏散?翟婉明說,團隊設計了疏散乘客的方案,比如車廂前后可以開窗,放置5米高的滑梯,乘客可以坐滑梯離開。也可以用簡易梯疏散乘客,還可以開另外一輛空鐵過來接走被困的乘客。
空鐵低廉:每公里建設成本不足億元
據(jù)翟婉明介紹,新能源空鐵具有投資少和工期短的優(yōu)勢。
他透露,與修建地鐵動輒大投入相比,新能源空鐵的軌道與梁柱采用工廠預制,現(xiàn)場組裝,施工簡便,對周圍影響小,建設周期更短。經(jīng)過測算,修建每公里空鐵的成本不足1億元,每公里建設成本僅為地鐵的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跨坐式的單軌交通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由于空鐵使用的動力是鋰電池,因此,運營方可以在用電峰谷充電,比如在深夜充電。一方面對平衡用電做出貢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最低廉的動力成本。
翟婉明介紹,與日本和德國的懸掛鐵路相比,他設計的空鐵采用了新能源鋰電池動力包作為動力源。根據(jù)載客人數(shù)所需要的動力情況不同,新能源空鐵的鋰電池運營時間最長可達到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