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棟舉例,“最嚴重的一次是2009年的8月15日,那次涌了205米,是在掌子面右上方出現(xiàn)了一個30公分的孔,往外流這種泥水混合物,隨著時間推移沖刷越來越大,到了有1平方多,后面人就全部撤出來了,最后從那個孔里涌出了大概5000多方!從掌子面往后205米全部被埋掉,205米我們要重新挖出來,這種情況發(fā)生了4次,人員還好沒事,幾次都是安全的,但是設(shè)備有損失,挖掘機損毀,從掌子面推出去有40-50米,14噸的挖掘機就裹在了里面。”
施工中的一井水斷層 施工人員正在泄水減壓
幾年的施工下來,姜棟的頭發(fā)都已花白,他坦言,現(xiàn)在自己最怕的就是夜里接聽同事從工地打給他的電話,“2013年的9月24日凌晨4點,我接到現(xiàn)場值班人員電話,掌子面隧道爆破后出現(xiàn)涌水事件,我到現(xiàn)場是4:30,掌子面淹了不到100米,當時掌子面水深在1.5米左右,我就組織工人用水泵進行抽排,到6:00的時候,抽排已經(jīng)來不及了,我們就在現(xiàn)場撤人撤設(shè)備,到9:00的時候就已經(jīng)淹到300米,掌子面水深在4.5左右,所以只能看著它淹。之后我們是花了2個月的時間才抽排到掌子面,水勢才得到控制。”
從2008年施工到現(xiàn)在,姜棟說,大柱山的涌水量攢起來差不多有10個西湖那么多了!現(xiàn)在正處于施工中的一井水斷層每天的涌水量就足以載船行舟了。一井水斷層長度是90米,現(xiàn)在還在次生帶,沒到核心帶,就開始涌水了,到那個位置可能涌水量會更大,現(xiàn)在每天大概涌水是7萬立方,相當于30層樓高這樣的體積,目前是7萬方,有可能會突破10萬方。水壓太大的時候,他們只能是泄水減壓,泄水就是要把水排出來,壓力降低后才能方便帶水作業(yè)。現(xiàn)在掌子面的壓力太大,風險太高,所以先打孔,一天最多只能打2個孔左右,每個孔30米到35米左右,這要看減壓情況,現(xiàn)在水壓是3兆帕,相當于是300米海底承受的水壓,要把它降到自然流速。這種情況下可以打5-6米,如果水壓太大1米都打不出來。
除了應(yīng)對無窮無盡突泥、涌水,隧道里特殊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也是讓姜棟和他的團隊傷透了腦筋,像水寨斷層那段簡直就是在“豆腐”上打洞。
姜棟介紹,“本身長度較長640米,是那種凝灰?guī)r結(jié)構(gòu),凝灰?guī)r是幾百萬年前火山灰堆積的那層,遇水就容易膨脹、變形,它的膨脹是微膨脹,相當于蓋房子墻體開裂的那種,容易坍塌。我們做過的初支開裂,鋼架扭曲變形,隧道初期開挖后,我們要用鋼管架,然后噴射混凝土,讓它形成一個殼,但是它就開裂變形。這樣會有安全風險,容易造成生命危險。這個地方我們干了有一年半,把王夢恕院士也都請來了,他也是覺得沒別的好辦法可以快速通過,只能是穩(wěn)扎穩(wěn)打,慢點施工。”
掌子面作業(yè)的工人每天要用冰塊來納涼降溫
不同于大柱山隧道進口方向的“冷淋”,在出口方向,施工人員則是一年365天都要處于濕蒸環(huán)境中,姜棟說,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最高溫度是42度,5小時一更換的冰磚上面成了隊友們最好的也是唯一可以納涼休息的地方。他們從大概十幾公里距離的保山冰庫運到掌子面,這些冰塊大概5個多小時就會化掉,然后再更換新的,確保工人可以在掌子面有個休息的地方。每天下來一個掌子面需要冰塊在12噸左右,工人是3個小時左右就要換崗,不然人是受不了的,根本堅持不下來。
正是在這群最可愛的人的堅守和堅持下,目前,大柱山隧道掘進已經(jīng)突破11000米,正在攻克最后一個斷層。按照這個進度,姜棟對中國之聲記者說,大瑞鐵路有望在2021年開通運營。
到那時,我們希望坐在車廂里欣賞瀾滄江沿途風景的你,可以記起,為了這幾分鐘的暢通,有那么一群人付出了13年的青春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