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青海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獲悉,五龍溝整裝勘查區(qū)通過加強成礦理論研究,調整找礦思路,相繼又發(fā)現一批新的金礦床,整裝勘查區(qū)內探獲的金資源量高達128.63噸,為礦山生產提供了后備資源保障。
五龍溝整裝勘查區(qū)位于昆侖山中段,自上世紀50年代起,勘查區(qū)先后開展了以找鐵為主和以找鐵、銅為主的勘查工作,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轉為以找?guī)r金為主后,金礦找礦工作得以開展并迅速擴大。2005年,青海省國土資源廳、青海省地礦局在多次組織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將“五龍溝地區(qū)紅旗溝-深水潭金礦詳查”列為青海省地礦局重點巖金勘查項目和青海省“十一五”期間可供開發(fā)的礦產地勘計劃項目后,找礦成果迅速擴大。2005年~2015年,累計投入勘查費用1.95億元,完成槽探工作量14752立方米、鉆探工作量65998米、硐探工作量25420米,基本查明了礦體空間形態(tài)、規(guī)模及礦石質量情況。經過歷年來的工作,已圈定金礦體215條,金資源量由6.7噸擴大至61.18噸,新增金資源量54.48噸,平均每年新增金資源量5噸,達大型巖金礦床規(guī)模。
針對勘查深度不斷加大、工程施工難度不斷提升等情況,該院不斷加大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開展了“構造疊加暈研究及深部預測”、“構造控礦規(guī)律研究”等科研課題。通過研究礦區(qū)成礦理論、控礦模式、礦體賦存規(guī)律,提出“探深部、打連接、擴外圍、育新區(qū)”的勘查思路,相繼發(fā)現無名溝-百噸溝、白日其利、哈西哇、鑫拓等一批新的金礦床,使五龍溝整裝勘查區(qū)內探獲的金資源量達到128.63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