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產區(qū)減量生產落實比較到位
煤礦限產成效顯著
受供給側改革超預期推進的影響,國內原煤產量大幅下降,動力煤現貨成交價格屢創(chuàng)年內新高,動力煤期貨也在5月止跌企穩(wěn)后一路上行,截至7月底,1609合約價格突破450元/噸,1701合約逼近500元/噸。
從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以來,有關煤炭和鋼鐵行業(yè)化解過剩產能的供給側改革政策不斷推出,凸顯了中央政府改革的決心。其中,2016年3月31日,由國家發(fā)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jiān)局聯合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從2016年開始,全國所有煤礦按照276個工作日規(guī)定組織生產,有效推動了國內煤礦減量化生產。
276個工作日制度是指各煤炭企業(yè)直接將現有合規(guī)產能乘以0.84(276天除以原規(guī)定工作日330天)后取整,作為新的合規(guī)生產能力。山西、內蒙古、陜西等11個省區(qū)都按照這一制度重新核定了煤炭產能,合計合法產能由原來的22.9億噸降至19.3億噸,減少了3.6億噸。14家央企的煤炭產能也由8.45億噸降至7.10億噸,減少了1.35億噸。
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煤礦總規(guī)模為57億噸,其中正常生產及改造的煤礦39億噸,停產煤礦3.08億噸,新建改擴建煤礦14.96億噸,由此估算,如果276個工作日制度可以得到長期有效的貫徹實施,那么“用3至5年的時間,煤炭行業(yè)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的改革目標將變得觸手可及。
目前,山西、內蒙古和陜西三大煤炭主產區(qū)都嚴格執(zhí)行276個工作日制度,并通過煤管票、視頻監(jiān)控皮帶產量和聯網監(jiān)控下井礦工人數等手段進行監(jiān)管。安監(jiān)總局和國家工信部也先后開展專項行動,監(jiān)督煤礦的生產工作。盡管市場曾擔憂煤價上漲會刺激一些煤礦復產,但是從中央到地方,相關部門分多路督查,堅決防止邊減邊增,使得煤炭主產區(qū)減量化生產落實得比較到位。
數據顯示,煤炭行業(yè)的減產成果比鋼鐵行業(yè)更為突出。2016年上半年全國規(guī)模以上煤炭企業(yè)原煤產量16.3億噸,同比減少1.75億噸,降幅達到9.7%。而2016年上半年,我國粗鋼產量同比僅下降1.1%。
從月度產量變化看,自276個工作日制度實施以來,全國原煤產量當月同比降幅明顯變大,而且4、5、6月同比降幅分別為11%、15.5%和16.6%,降幅逐步擴大。
上游減產使得動力煤全產業(yè)鏈加速去庫存化,對于港口和下游電廠來說,過去兩年他們一直積極降庫存,如今供給驟然收緊令其面臨庫存偏低的風險。
動力煤進口量增長有限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我國煤炭進口量2175萬噸,同比增加515萬噸,增長31%,環(huán)比增加272萬噸,增長14.3%。分煤種來看,動力煤進口量587萬噸,同比增長11%;煉焦煤進口量581萬噸,同比增長18%。
2016年上半年,中國累計進口煤炭10803萬噸,同比增加819萬噸,增長8.2%。其中,煉焦煤與褐煤的增幅最大,而動力煤的降幅最大。2016年上半年,中國累計進口動力煤3132.85萬噸,同比減少416萬噸,下降11.7%。
受內貿煤供給收緊、北方港口貨源緊張的影響,6月華南地區(qū)進口煤需求有所回升,但海外礦商跟風漲價和人民幣貶值已經導致動力煤內外價差倒掛,進口商的積極性整體不高。
以進口+產量作為煤炭總供給,煤炭進口量占總供給的比例從去年上半年的5.29%上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6.22%,但仍低于2014年上半年8%的水平。從2014年年底的煤炭行業(yè)脫困聯席會議開始,國家發(fā)改委就建議主要發(fā)電企業(yè)減少進口動力煤,財政部甚至調整了動力煤進口關稅。隨后,進口煤在我國煤炭總供給中的占比不斷下滑??紤]到進口煤價格優(yōu)勢不復存在,且中國政府著力進行供給側改革,預計今年下半年動力煤進口量不會持續(xù)快速增長,進口煤在總供給中的占比難以大幅提升。
動力煤短期需求激增
今年,我國氣象災害頻發(fā),暴雨與高溫天氣交替出現。4—6月,我國南方地區(qū)持續(xù)強降雨,主要河流水電站的來水都較為充沛。其中,6月26日,三峽電站迎來今年入汛以來首場超過機組滿發(fā)流量的洪峰,出庫流量一度達到31300立方米/秒,當天三峽電站34臺機組(含32臺70萬千瓦和2臺5萬千瓦水電機組)今年首次全開并網發(fā)電,這樣滿負荷發(fā)電的狀況基本持續(xù)到7月底。
7月,高溫天氣開始大范圍肆虐,不僅華南地區(qū)轉向晴熱少雨,華北地區(qū)也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國家發(fā)改委數據顯示,7月22、23日全國日發(fā)電量連續(xù)兩天創(chuàng)歷史新高,25日再創(chuàng)新高,達到191.51億千瓦時,比去年最大值(178.87億千瓦時,出現在7月29日)高出12.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
雖然今年上游降水充沛,但是目前主要水電站已經滿負荷發(fā)電,新增用電需求將主要通過火電來補充。因此,火電企業(yè)耗煤量在短時間內迅速攀升。截至7月29日,沿海地區(qū)主要電力集團合計日均耗煤量升至76.4噸,電煤庫存為1127.9萬噸,處于近年來同期偏低水平,存煤可用天數不足15天,接近2014年年初冬季消費高峰期的最低點紀錄。
下游需求的激增致使北方港口煤炭庫存緊張的態(tài)勢進一步升級。截至7月29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降至280萬噸,去年同期接近700萬噸,錨地船舶數量為56艘,去年同期約30艘;黃驊港煤炭庫存降至141萬噸,去年同期約200萬噸,錨地船舶數量高達109艘,去年同期不足10艘。
不過,需求激增只是短期現象,不代表國內動力煤需求具備長期增長的條件。今年上半年煤價的回升主要依靠供給下降的驅動,并非需求增長所致。
據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測算,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消費量18.1億噸,同比減少8800萬噸,下降4.6%。其中,電力行業(yè)耗煤8.8億噸,下降5.8%;鋼鐵行業(yè)耗煤3.1億噸,下降4.6%;建材行業(yè)耗煤2.4億噸,增長0.4%;化工行業(yè)耗煤1.3億噸,增長6%;其他行業(yè)耗煤2.5億噸,下降9.9%。
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7%,增速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用電形勢比上年略有好轉。一是實體經濟和服務業(y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wěn);二是1—2月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偏低,6月華東、華中、南方大部分省份氣溫偏高,對居民生活及第三產業(yè)用電有較強拉動作用;三是閏年因素(2月多一天),拉高上半年用電增速約0.55個百分點。
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工商業(yè)用電價格下調、電力用戶直接交易降低用戶生產成本、電能替代等因素,預計2016年電力消費情況總體好于2015年,下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水平與上半年基本相當,2016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將增長2.5%左右,處于近年來偏低水平。
多空對壘1609合約
6月下旬,受276個工作日制度超預期執(zhí)行和投機資金持續(xù)流入的影響,動力煤期貨1609合約領先于現貨,率先上漲至430元/噸以上。之后,伴隨著持倉量的持續(xù)下降,1609合約回調至405元/噸左右,低于同期現貨價。不過,動力煤現貨價格很快開始飆升,1609合約也再度增倉上漲。截至7月29日,1609合約收盤價報收于446.4元/噸,較北方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價偏高16.4元/噸。
在動力煤期貨近期的上漲過程中,多空主力的分歧繼續(xù)加大。在上周四大漲的當天,主力空頭銀河期貨和中信期貨席位逆勢增持了空單,而在沖高回落、劇烈振蕩的周五,主力多頭長江期貨和美爾雅期貨席位大舉增倉,穩(wěn)住了漲勢。截至7月29日,1609合約前5名主力席位合計持買單量較上周五增加3995手至52769手,合計持賣單量較上周五增加2912手至67409手。
對于動力煤1609合約來說,四大礦大幅漲價的預期已經被市場充分消化,不確定的交割貨源和高溫天氣結束后電煤消費可能下降的預期,將成為潛在利空因素。建議投資者逢高兌現1609合約多單盈利。
綜合來看,今年上半年,煤炭產量降幅超過消費降幅,致使全社會煤炭庫存下降。在供給側改革繼續(xù)超預期推進的情況下,煤炭市場基本面逐漸向供求緊平衡狀態(tài)轉變,這將在中長期內支撐動力煤價格保持堅挺。但短期內市場上漲過快,追漲存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