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視點
“提出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為什么不加上棄核?”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來自軍隊的李鴻委員一提出她的意見,幾位委員馬上附和,大家都覺得核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我們的核電已經(jīng)和高鐵一樣是‘走出去’的名片。”去年,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在倫敦正式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xié)議。然而,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核電產(chǎn)業(yè)卻遭遇“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困局,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委員很無奈。“美國的核電占比近20%、法國近80%,我國核電占比還不足3%。”
2016年11月,《巴黎協(xié)定》正式生效,我國承諾“碳排放總量2030年前達峰并爭取盡早達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左右、單位GDP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60%—65%”的減排目標。賀禹說,據(jù)權威機構測算,這意味著到2030年我國運行核電規(guī)模需要達到1.5億千瓦,而現(xiàn)在我們還差1億,相當于100臺機組。
核電在中國發(fā)展受阻很大程度上由于公眾陷入“談核色變”的誤區(qū)。“社會對核電的抵制需要科技專業(yè)人士發(fā)聲來消除。”李鴻說。
委員們一致認為,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巨大陰影加劇了公眾對核電的恐懼。“福島核事故的核心問題是海嘯使核反應堆泡了海水”,賀禹解釋,海嘯發(fā)生的條件是深海,而我們國家沿海都是淺海,最深的100米左右,中國不會出現(xiàn)福島核泄漏的情況。
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委員說,他看到日本海里生物變異的傳言,魚都長得超級大。“我就是搞生物進化的,這種概率非常低。”張德興覺得這些謠言不靠譜。
“還有攻擊核技術的,說人在核反應堆里十幾秒就沒了。”賀禹吐槽,“那里面本來就不是人去的地方!火電廠的鍋爐里人也不能去啊!”
這也正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技處處長蔡曉紅委員的困惑,“我們?nèi)ズ穗娬菊{(diào)研時看到,其實內(nèi)部環(huán)境非常綠色清潔,并且針對福島的教訓添加了很多安全設計,但這些怎么能讓公眾知道?”
賀禹說,在大亞灣核電站,所有工作人員都在當?shù)厣畹煤軔芤?,天天吃那兒的海鮮。“員工是最了解情況的吧!”